在《共产党宣言》中文版问世80周年之际,由北京大学哲学系、马克思主义文献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“北京大学《共产党宣言》与全球化”学术研讨会于10月27日—28日在京召开。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。德国艾伯特基金会、特里尔马克思故居研究所向会议发来贺信。
与会专家学者说,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部纲领性文献,《共产党宣言》的问世为现代社会的发展道路树立了一面新的旗帜。150年来,《宣言》被译成各种文字,在世界各国广为传播,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。据不完全统计,《宣言》在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已用19种文字出版了上百次,到20世纪90年代已用200余种文字出版。20世纪的世界面貌在相当程度上可谓是对《宣言》的阐释、应用和增补。《宣言》塑造了20世纪的世界历史,20世纪的世界历史又塑造了《宣言》当今的形象。与会专家学者指出,《宣言》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,这主要表现在一些国家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,使千百万劳动大众的政治经济地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,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。
与会专家学者探讨了《宣言》关于世界历史形成的起点、前提、经济基础及其发展过程的论述,指出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,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,终将冲破私人资本垄断的狭隘桎梏,导致共产主义,与此相应,共产主义只有作为“世界历史性的存在”,才有可能实现。联系当今的全球化局面,可以看到,马克思恩格斯的预言仍具现实意义。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,从内涵上说,是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;从外延上说,则是人类不断扩大自己的活动范围,冲破狭隘的民族、地域界限,一步步从狭窄的民族历史走向广阔的世界历史的过程。在这个过程中,始终存在着如何把握世界性与民族性、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关系问题。